“
备案回暖
呈季节节律
”
在国家对行业法规、新原料注册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5年8—9月备案总量为41434件,其中8月备案20077件,9月21357件。从产品类型看,国产普通化妆品占比96.14%,特殊化妆品占2.15%,进口产品合计仅占1.72%。相较于6-7月,8-9月备案数量有所回升,这可能与不少品牌备战“双十一”有关。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中国香妆》、《用户说》,基于2025年8-9月双月备案数据开展专项对比研究,旨在深度解析备案产品分布规律与核心原料动态变化,为行业提供数据支撑与趋势洞察。
精华类产品
稳居备案榜首
9月手部护理猛增?
精华作为强功效品类的代表,连续两月位列备案榜首,备案量由8月的2647件升至9月2730件,占比维持在约13%,显示出功效护肤需求的长期韧性与品牌在高价值、高功效赛道的集中投入。美甲护甲产品备案量稳定在2300件左右。美甲护甲产品经常受美容意识提升、时尚潮流、社交媒体及美容达人影响;另外美甲产品色号多、质地多,这可能是其备案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
对比8、9两个月备案表现,9月面膜与手部护理备案量显著上升。面膜产品从1343件增至1473件;手部护理更是从12位上升到了第7位。手部护理的备案上升与秋季气候转凉、手部修护需求上升密切相关,表明各大品牌正提前布局季节性保湿与修护市场。
防断发连续2个月增长?
从2025年8月至9月的备案功效分布来看,保湿功效继续稳居备案首位,8月备案产品数为18096件,9月上升至19304件,虽然同比负增长,但从9月与8月环比增长可以看出,保湿类产品在秋冬来临前的需求略增。这一趋势体现了季节对消费者皮肤状态和化妆品备案存在显著影响。
美容修饰功效稳居第二,8、9两月备案量稳定在8000件左右,波动幅度有限。清洁与芳香类产品备案虽数量较高,但连续两月下降超20%。防断发是唯一8、9两月均实现增长的功效,其中8月防断发产品同比增长高达43.4%。表明各大洗护发品牌加磅防断发领域,未来可能在防断发领域开展新一轮竞争。8月份脱毛类产品同比增长14.29%,但9月下降60%,表现出该品类受季节影响明显。
滋养、修护等功效在9月出现逆势上扬。滋养类上升近30%,成为功效增长最快的品类,修护类产品备案量从1071件增至1227件,同比增长超过20%。这一变化与季节性转折密切相关,显示企业在秋冬护肤周期前集中布局“滋养修护型”功效产品。
经典成分地位稳固?
依克多因表现优异?
霍霍巴籽油抗跌能力强?
透明质酸钠、烟酰胺与生育酚乙酸酯依旧稳居前三位。透明质酸钠的备案量从8月的7984件升至9月的8881件,尽管同比依然连续下降但其稳固的头部地位说明“保湿+修护”仍是市场最具普适性的功能诉求。
烟酰胺与生育酚乙酸酯8、9月备案数量均超4500件,在美白、提亮肤色及抗氧化方向持续保持优势,这种稳定表现说明主流功效成分的生命周期长。
霍霍巴籽油是8月跌幅最少的成分,仅下降13.8%,9月份同比仅下降5.6%,表明具有良好的市场认可度。霍霍巴油也被称为植物界的“液体黄金”,在保湿、修护、控油、抗老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依克多因(四氢甲基嘧啶羧酸)是9月份同比下降最少的成分,仅下降3.3%,这可能与其具有良好的舒缓、修护和保湿功效有关,与9月份修护类产品呈现逆向增长保持一致。用户说查询备案网发现,自然堂旗下的春夏品牌9月份备案了复活草舒缓系列产品,核心成分为复活草和依克多因。
此外,可溶性胶原、泛醇和玻色因等活性物的备案数量也相对抗跌,反映舒缓、抗初老与肌肤修护类功效需求稳定。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备案增长
丁二醇、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醇连续两月稳居前三。9月丁二醇备案产品数上升至1.5万件,较8月增长约15.38%,同比降幅也收窄至-21.05%,显示其在配方应用中的主导地位依旧稳固。该成分不仅具有保湿与溶剂双重功能,更因其在复配体系中能有效降低防腐压力而受到青睐。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是8月份唯一同比正向增长的成分,这类高分子材料在化妆品中可发挥增稠、乳化稳定和成膜功能。其能够在较低添加量下能显著改善配方的流变性与触感,另外其具有一定的成膜性。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是9月唯一同比正向增长的非功效成分,该成分兼具优异的润滑性与轻盈肤感,在配方中常被用作天然油脂替代物与高效溶剂。其分子结构稳定、不易氧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延展性;同时它还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轻薄保护膜。DHC橄榄护唇膏、圣罗兰悦享青春夜间焕肤精华液等均添加了该成分。
乳酸杆菌发酵产物
多榜单增长?
玻尿酸蝉联抗皱紧致榜单?
透明质酸钠、烟酰胺、泛醇、生育酚乙酸酯与积雪草提取物仍稳居前五,形成抗皱紧致榜单的核心阵容。透明质酸钠连续两月位居榜首,8月备案5531件,9月达6176件,较8月增长约11.50%,但同比仍下降23.8%。虽然透明质酸钠的核心功效为保湿,但位居在抗皱紧致类榜首可能是其还具有修护、舒缓功效,在配方中能与其他抗皱紧致成分发挥复配增效作用,多维度提升产品效果。
烟酰胺与泛醇的持续高位,则反映出“抗老+屏障修护”的功能融合趋势正在强化。积雪草、马齿苋、黄芩根、茶叶等植物提取成分连续两月进入榜单前十,显示天然抗炎与修护成分在抗老产品中愈发受到重视。这类成分可能通过改善炎症衰老,实现多维度抗老作用,也符合当下“高效又温和”的护肤理念。
抗坏血酸(维生素C)逆势增长?
烟酰胺、生育酚乙酸酯与积雪草提取物依旧稳居祛斑美白榜单前三。烟酰胺以2967件和3386件备案量位居8月和9月首位。相比其他抑黑成分,烟酰胺在抗糖化、屏障修护与肤色改善上的综合能力强,且研究较为透彻,因此目前仍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
生育酚乙酸酯的应用则更多聚焦于抗氧化功效,同时具有提升配方抗氧化力的重要配伍作用;而积雪草提取物的崛起,则反映出品牌对“抗炎+美白”的重视,通过改善微炎症环境间接抑制黑色素生成,成为温和型美白思路的代表。
抗坏血酸(维生素C)(12.82%)和乳酸杆菌发酵产物(7.47%)9月实现增长。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强效抗氧作用,并且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具有良好的美白作用。修丽可维生素CE复合焕颜精华液中就添加了此成分。但抗坏血酸容易氧化变色,因此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率低于其衍生物。
红没药醇增长3.42%
控油祛痘榜单中,头部成分的格局趋于稳定,尿囊素、黄芩根提取物与甘草酸二钾牢牢占据前三位置,而发酵类与温和修护类成分的上升,则揭示了控油祛痘类产品的方向正从“强效祛痘”走向“生态调理与屏障修复”的新阶段。
尿囊素连续位居榜首,8月备案2865件,9月达到3076件,环比增长约7.36%,虽同比仍下降24.4%,但相较于8月,9月降幅明显收窄。尿囊素已成为控油祛痘配方的“基础配置”,其温和不刺激的特性,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及敏感肌人群的抗痘产品中。
同样具有舒缓效果的红没药醇,9月同比增长3.42%,表明品牌方设计产品时除除了注重强效控油祛痘,同样关注舒缓痘痘泛红、刺痛、修护痘损等功效。
值得关注的是,乳酸杆菌发酵产物的增长势头在控油祛痘类产品中同样明显。8月备案537件,9月为622件,环比上升近16%,同比增长6.32%,成为榜单中少数实现增长的成分之一。这类发酵成分可通过调节皮肤微生态,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殖,并增强皮肤防御力,从而在不破坏菌群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抗痘效果。雅诗兰黛樱花瓣微精华露、真丽斯痘肌调理精华液中添加了本成分。
天然油脂回潮,脂质科技崛起?
尿囊素与积雪草提取物依旧占据舒缓修护榜单双核心地位。尿囊素8月备案2495件,9月达2652件,连续两月稳居榜首,反映出其在温和抗炎与屏障修护产品中的基础地位。积雪草提取物凭借其出色的抗炎、祛红效果,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良好的“舒缓效果好”的认知。
山茶籽油是8月份跌幅最少的成分,仅为-4.09%,在普遍同比下滑的背景中表现极为稳健。山茶籽油具有出色的抗氧化与皮脂膜重建功能,能够在维持皮肤水分的同时强化角质层的脂质屏障。林清轩山茶花修护精华油、伊丽莎白雅顿时空焕活清透修护胶囊精华中添加了此成分,在成人和婴童产品中都有广泛应用。
9月份榜单中,神经酰胺EOP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0.31%)的成分。EOP型神经酰胺(即Ceramide 1)是神经酰胺的一类,神经酰胺与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共同构成皮肤细胞间脂质,对维持皮肤屏障完整性、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起决定性作用。
另外神经酰胺NP也是榜单中的常驻成分,随着功效护肤进入“精准屏障修护”时代,品牌已不再满足于泛称“含神经酰胺”,而开始强调不同或多重神经酰胺分型与复配,提升修护效果。适乐肤神经酰胺屏障修护润肤霜中添加了神经酰胺1,3,6三重神经酰胺,并通过MVE渐层缓释技术实现持续锁水保湿。
水解小麦蛋白最抗跌
头发护理榜单中泛醇连续两月稳居第一,8月备案产品达541件,9月643件,环比增长约19%。泛醇兼具保湿、修护和抗炎功能,能够在角质层及毛鳞片形成保护膜,减少发丝断裂并缓解头皮炎症。
8月榜单中,水解小麦蛋白同比增长超40%,水解小麦蛋白能迅速被皮肤或毛发吸收,有抗氧化活性,有助于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在护肤护发产品中,水解小麦蛋白表现出很好的成膜性和持久的调理性。
透明质酸钠以15.19%的显著增长成为9月唯一大幅上升成分。过去它多用于面部护肤,如今则被大量引入洗护与头皮护理产品中。透明质酸钠在头皮护理中主要承担锁水与舒缓双重功能。欧莱雅玻尿酸洗护系列中添加了小分子玻尿酸,宣称激活头皮嘭嘭信号直补发丝水光。
回顾2025年8、9月的备案数据,防断发、滋养、舒缓修护等功能类产品稳中有升,显示出品牌不仅关注产品肤感与体验,而是在成分科学、功效验证和配方安全之间寻找平衡。活性成分端同样释放出积极信号。经典成分通过不断挖掘创新作用靶点和应用场景,在不同功效产品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备案制度的完善与消费者教育的成熟,化妆品行业将进入一个更加稳健且理性的前进周期。功效化妆品研发的专业化、配方技术的透明化,以及品牌叙事的科学化,或将共同推动行业走向“安全合规、科技驱动、功能创新”的新阶段。
未来的竞争,不再只是产品数量的比拼,或者“原料桶式”的成分堆叠,而是科研深度与用户黏性的较量。在监管规范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化妆品产业必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