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个中心,筑牢三个底线?
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原新闻发言人
颜江瑛
(2025年5月17日)
5月17日,由中宣部对外新闻局、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原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徐想 摄)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非常感谢中宣部对外新闻局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再次参加新闻发言人论坛。作为一名老新闻发言人,我经历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创建之初到快速成长再到成熟稳健的千锤百炼的非凡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对做好新闻发布工作作出许多指示和要求,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结合我的学习心得和工作实践,有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闻发布的根本宗旨
新闻发言人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倾听人民的声音,关注人民的需求,回应人民的关切。
2003年“非典”期间,我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面对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经验和教训,组织编写了《中国CDC应对媒体手册》。虽然该手册是规范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进步,但从“应对”两字也反映出把与公众交流渠道的媒体,放在了对立面。
2007年我调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担任新闻发言人,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一年,经历了中国食药监史上最至暗的时刻:腐败案件、药害事件、食品安全危机。但也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食品药品监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指引下,我们通过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等,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为食药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新闻发言人制度也锻炼了我、培养了我、提升了我。比如,为推动我国大众传媒食药安全报道精准性,曾连续几年组织编写《食药安全新闻报道服务手册》。从之前的“应对”到后来的“服务”,两个字的转变,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根植心中的转变。
二、筑牢政治法律科学三个底线,是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专门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履行职责使命就是空话。
我以为,新闻发布应守好三个底线: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科学底线。政治是方向、是灵魂,法律是边界、是红线,科学是底气、是保障。新闻发布工作如走钢丝,必须在政治、法律、科学的框架下精准平衡,政治方向绝不能走偏,法律边界绝不能打破,科学精神绝不能缺位。
正是坚持了这三个底线,我们成功处理了曾经发生过一起某国使用我国出口的原料生产药品,导致该国病人使用出现医疗事故的突发事件。面对该国的无端指责,我们在抽丝剥茧般层层递进的核查、检验、取证等调查后,及时在国内和我国驻该国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详实数据和调查结论,依法依规依科学地维护了我国严格监管的国际形象和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实践致用见真章,是新闻发布的行动指南
历经十多年的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淬炼而总结出的“一个中心、三个底线”,让我获益匪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级党政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充分积极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开展了系统性、持续性,有计划、有层次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一是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好新闻发布的“舵”。及时解读每一项食品药品安全政策,全面报道监管“四个最严”的举措;二是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铸好新闻发布的“魂”。不断建设完善政府官方中英文网站,提升网站智能化,提高信息发布效率,提高舆情分析研判能力,及时回应热点、关切,让权威声音成为舆论场的 “定盘星”;三是努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聚好新闻发布的“力”。组织各类媒体“下基层”深入田间地头、食品药品企业,采编“有温度”、“接地气”、“受欢迎”的新闻作品,建立由政府、专家和媒体共同组成的辟谣联盟,多种方式培训记者,提升报道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正确性。
当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政治、法律、科学三个底线时,每一次新闻发布就不再是任务,而是一次有温度的对话、一次有力度的交流。
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新闻发言人制度,感谢新闻发言人经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志存高远,方有作为。要能“顶天”,可“立地”——“顶天”,是胸怀国之大者;“立地”,是扎根人民需求。
再次感谢论坛主办方能给我这样的宝贵机会和大家一起沟通和交流。
谢谢大家!